Aa Aa Aa

澳門賽馬在六個月前停止營運,但前練馬師賀蘭杜夫仍一如以往,每天早上到馬房照料馬匹。

今年 3 月 30 日,澳門賽馬會舉行最後一場賽事,賀蘭杜夫在亞洲賽馬界的三十多年職業生涯同告結束。但憑著對馬主的承諾和自己對馬匹的熱愛,賀蘭杜夫仍然留守澳門。

「馬主略為感到恐慌,因為他們都很愛自己的馬匹。」賀蘭杜夫於 Idol Horse Podcast表示。「所以我對他們說,我保證我會留在澳門賽馬會,直到你的馬離開澳門。」

我們在遠離氹仔馬場的地方與賀蘭杜夫會面,地點在氹仔大潭山頂的公園內。那座 150 公尺高的小山,俯瞰路氹金光大道。在我們身後,西面是於 3 月 30 日舉行最後一次賽事的馬場,但到處都是澳門進步的痕跡。南面是過去 20 年來,填海得來的土地上興建的賭場。包括銀河、威尼斯人和新濠天地。北面是通往香港的港珠澳大橋。1989 年澳門賽馬會舉辦第一場賽事時,以及 1991 年賭場大亨兼億萬富翁何鴻燊收購賽馬會時,大橋仍未興建。

GEOFF ALLENDORF, STANLEY HO / Macau // Photo supplied

在我們東面的正前方是澳門國際機場,賀蘭杜夫希望在未來兩個月的某個時候從那裡離開澳門。只有在他完成任務,履行對馬主的承諾,並為他的每一匹馬重新找到歸宿之後。

「我以為牠們四個月後就會離開。」他說。這些馬將被送到不同的地方,包括中國的騎術學校,以及繼續在馬來西亞的賽場上比賽。賀蘭杜夫表示,目前仍有 90 匹馬匹滯留在氹仔,是 4 月 30 日賽事停止時馬匹數目的一半。他談到馬匹領養的問題時表示:「這非常不專業。」由於澳門賽馬會遲遲未獲得將馬匹送往澳洲和新西蘭的准許,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這應該是首要處理事項。」

賽馬是賀蘭杜夫的生命。他從六歲開始騎馬,十二歲時在凱恩斯為父親旗下馬匹操練。十多歲時他以見習騎師身份移居悉尼,然後於香港略有小成底下,找到來澳門的路。他在澳門的策騎生涯相當成功,其後擔任了三季副練馬師,更於澳門從練 19 個賽季。

Joao Moreira and Geoff Allendorf
JOAO MOREIRA, GEOFF ALLENDORF / Macau // Photo supplied

賀蘭杜夫有權對自己的處境感到憤怒和失望,但他態度仍保持節制。不過,當談到澳門賽馬如何走入低谷並最終消亡時,他毫不諱言。

賀蘭杜夫認為馬主是「被安排失敗」的,他們以為澳門賽馬運會繼續營運而購入馬匹。「到最後……特別是由何鴻燊先生患病到離世的時間,澳門賽馬會管理差得令人震驚。」

在何鴻燊與病魔搏鬥的十年間,直至他在 2020 年逝世,馬會一連串的領導人不是在有能力的時候諸多掣肘,就是把非賽馬人士推上權位。

賀蘭杜夫說:「你不能因為有人是何鴻燊的朋友,就給他們工作。當然他們可以有一份工作,但職位不能高高在上並做所有的決定。你需要一個專家來做。」

在 1990 年代末,澳門就如香港的弟弟般,同時與更廣泛的賽馬文化息息相關。當時有多達 1200 匹賽駒在馬場受訓,而博彩亦蓬勃發展。前悉尼及香港受薪董事薛翰賢曾在澳門掌管賽事,世界上不少頂級騎師都曾在前葡萄牙殖民地短期上陣。曾在澳洲和香港贏得一級賽的賀蘭杜夫,能於強手群立的情況下,於澳門贏得三屆冠軍騎師。

Geoff Allendorf in Macau
GEOFF ALLENDORF / Macau // Photo supplied

他說:「在九十年代,我們的賽事如日中天。我們有段時間有 30 名騎師。佩恩是我們的首席騎師,也有如晏勞德的出色騎師在此策騎。Tony Ives、薄奇能和狄克文等人也曾到訪。

「當你將賽事舉辦得有聲有色時,你就會吸引到這類型的人。大家都在下注,我們有很多馬匹,也有很多好賽事。當香港休季時,我們每星期都會舉行三場賽事。每個週末我們都要舉行 20 場賽事。你提供好的產品,人們就會來,那是我們做得最好的時候。但我們也有薛翰賢,他可以自由地做出正確決定。」

「於最後階段,我們幸好有 12 到 14位騎師,所以我們只需要有場地就可以了。如果有人病了,我們就有麻煩。」

遺憾的是,澳門賽馬的突然結束,意味著賀蘭杜夫無法選擇何時退休。「我可能不會再練馬了。」他在 Idol Horse Podcast 上說。「我年紀漸長,已經 67 歲了。如果能繼續在這裡練馬,我肯定會再花五到八年的時間。」

「澳門賽馬會剛剛簽下了 24 年的租約,所以我當時絕對認為我還有充足時間,我很樂意在這裡從練到最後。」

賀蘭杜夫在履行為長期馬主重新安置馬匹的承諾後將返回澳洲,他正在考慮在海外航班上處理馬匹的工作。

「我需要與馬為伴,尤其是競賽馬,但我需要地方落腳。」他說。「除了喜歡馬之外,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威尼斯人或許多這樣的賭場都沒有給我行政總裁職位,但我一生都與賽馬打交道。甚至當我還小的時候,我就已經和賽馬打交道了,這就是我所做過的一切。這就是我如此熱愛賽馬的原因。我肯定會一直與馬為伍。」

郭米高是《Idol Horse》的編輯。他擁有19年體育記者經驗及成長於澳洲紐卡素獵人谷的馬車賽家庭。其香港賽馬工作具有名氣。他曾於《南華早報》、The Age、Sun Herald、Australian Associated Press、《競馬論》及Illawarra Mercury發表文章。

查看郭米高的所有文章

不要錯過所有的活動

訂閱Idol Horse的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