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騎師系列賽」(World jockey series)的字眼上星期一出現,馬壇的業餘評論員於社交媒體為首發起批評這個新想法。
包括由 12 位馬壇知名騎師組成的系列賽的計畫公佈後,李慕華向《Idol Horse》表示:「我已經聽到許多批評聲音。」
數星期前於香港,敢言的美國馬主 John Stewart 於九龍的一家豪華酒店租了一個會議室,並向馬迷贈送免費周邊產品,包括其周遊列國的星級賽駒「歌利巨人」(Golliath)卡牌、T恤及帽子。
「你想拿多少都可以。」他向超過 100 名正排隊的馬迷說道。於賽日早上的這兩個多小時會面中,John Stewart與每位馬迷逐一交談,為紀念品簽名,並關注每位年青馬迷留意賽馬的歷程。
世界騎師系列賽計劃與 John Stewart 舉辦的見面活動共同點在於,這些都是自費,並為推廣賽馬努力。但不僅未獲得官方的支持或認可,且還受到了所謂賽馬文化支持者的嘲諷。
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從賽馬管理層到活躍於社交媒體平台如 X 上的核心馬迷而言,賽馬這一項運動是否太快排斥新想法?
世界騎師系列賽的想法仍較初步:以特許經營方式的全球系列賽,包含 12 位世界上最有名的騎師,他們亦擔任「隊伍負責人」的角色,在一系列具標誌性的馬場上角逐。支持這一新概念的騎師除了李慕華外,還有武豊、戴圖理(Frankie Dettori)、潘頓(Zac Purton)、莫雷拉(Joao Moreira)、莫雅(Ryan Moore)、麥道朗(James McDonald)、布宜學(William Buick)、何澤堯、巴米高(Mickael Barzalona)、柏列特(Flavien Prat)和奧天信(Irad Ortiz Jr)。
我們得見一批賽馬界的頂尖騎師,以他們的名氣和聲譽投放至一個全新的賽馬推廣模式,旨在讓此項難以獲得年青馬迷支持的運動重新展現活力。
「我對這個項目感到非常興奮。」李慕華說道:「我希望賽馬運動再次變得更受注目,我曾嘗試不同的方法來推廣這項運動。我認為這類推廣方式是賽馬所需要的,令這項運動可以重新振作並再次保持作為全球知名運動的競爭力。」
「每個人都有他們想法。是的,我可以理解你的觀點。同時也應聆聽我們的論點,讓我們一起邁步向前。」
當被問及向世界推廣賽馬的挫折時,李慕華提到了「英美或歐洲的思維模式」。這位法國人現時於日本中央競馬會(JRA)名利兼收。馬匹和騎師在日本都是明星,而推廣模式已經轉變為更符合其他主流運動的形態。

即使 JRA 在推廣賽馬方面的努力值得稱許,包括以馬匹為核心並推動那些讓女性在馬場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成功舉施。事實上,賽馬於日本乃至全球,最成功的行銷故事或許是《賽馬娘》(Umamusume)。
此手機遊戲系列建基於動漫,以「擬人的賽駒」來代表真實賽駒,透過細緻敘述故事,賺取了數十億美元,這反映我們還可以做更多事來推廣賽馬運動。
然而,即使《賽馬娘》具有豐富的細節和廣泛的吸引力,JRA 和許多大馬主卻並未接受這個遊戲。儘使藉以《賽馬娘》大獲其利的藤田晉(Fujita Susumu)已投入數以千萬於購入賽駒上。
李慕華由服裝品牌至嘻哈音樂專輯,都是以自費方式推廣賽馬。很明顯,這些冒險的商業行為絕非單單只為賺錢而做。對於這位於全球高獎金地區策騎,並贏得超過 2000 場賽事的騎師來說,這些舉動是來自一位 45 歲騎師,他看到了騎師生涯的終點,渴望能用創意及具競爭力的方法,來他回饋這項他所熱愛的運動。
他說道:「我聽到的一些批評是,『噢,這些騎師已經非常富有』,但賺錢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促進賽馬,使這項運動於多年以後依然受歡迎。起初會有 12 位騎師,但我們希望這是一件可以持續多年的事情。隨著加入新騎師,他們將有機會讓自己變得有名。賽馬並非全球每個地區都高獎金,許多馬場正在艱難地維持運作。在英國,一些騎師駕車數小時卻只賺到很少獎金,他們甚至要自費工作,這令人難以接受。」
John Stewart 表示,對於他大手筆購入馬匹的批評,包括來自競爭對手兼馬主 Mike Repole 的批評,這都讓他感到心痛,因為他僅僅是想成為他所熱愛的運動的其中一部分。
John Stewart 談到他舉辦馬迷見面會的動機時說:「我這樣做是因為我起初是一名馬迷。而當我成為馬迷時,我感到膽怯。即使當我有錢的時候,我亦感膽怯。」去年年底的日本盃前夕,他的見面會吸引了超過 1000 名馬迷而至,甚至需要警察到場維持秩序:「當我前往馬場時,騎師們被隔離於自己的區域,然後你也看到馬主和練馬師同樣如此,這裡好像有一道牆。作為馬迷,你感覺永遠進入不了牆的另一邊。但我進入了牆的另一邊時便覺得,『這感覺真良好』,所以我想(與馬迷)分享這感受。」
「今天有一位 17 歲的少年到場,也許有一天他會進入投資銀行行業工作、賺取過百萬,然後他對這項運動仍保持熱情。如果我們繼續培養這種熱情,可能會讓他有一天成為大馬主。」

John Stewart 現在已經站上了牆的另一側,但他清晰能夠理解達到另一側的原因:「我之所以被馬壇接納,是因為我花了很多錢。」他說道,這揭示了這項運動的一個敏感點——大量資金的新馬主通常被視為可以被牆內精明老手掠奪的目標。
John Stewart說道:「我現在可以看到突破牆壁是有多難,我只是想讓這項運動吸引更多年輕馬迷,有一天他們可能會成為重要角色。」
李慕華在面對批評時,以真心實意為賽馬運動帶來清新的風格。
他說道:「如果你覺得我們嘗試的事情起不了作用,沒問題,但至少我們正在努力。一級方程式、欖球、籃球,這些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如果你喜歡賽馬,請成為支持的一方,並相信新想法,讓我們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