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在悉尼舉行的紀錄片《A Horse Named Winx》試映會中,發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事。首先,很難想像絕大多數觀眾不知道「雲絲仙子」的壯舉:她勝出、再勝出……連勝 33 場直到退役。那麼,如何從一個人人都知道結局的故事中創造出戲劇效果?
製作人 Janine Hosking 不僅為電影注入戲劇效果,也完美傳達「雲絲仙子」的力與美。當看到牠從最後一名,後發先至奪得 2015 年陽光海岸堅尼時,電影院頓時響起全場熱烈的歡呼聲和掌聲。而這場賽事正是「雲絲仙子」連捷的開始。當牠在 2017 年湛士福錦標中擊敗「赤艷精彩」贏得 12 連勝時,掌聲再次爆發。而在 2017 年覺士盾中,「雲絲仙子」擊敗宿敵「喜特來」,現場氣氛達到頂峰。
非賽馬業界人士能將賽馬史上最偉大的故事講得如此精彩,實在有趣。
Hosking 於電影業界備受讚譽,在開始這項計畫之前,她對賽馬並沒有太多認識。但她曾報導過各式各樣的主題,且都以新聞角度完成。澳洲賽馬記者 Andrew Rule 曾撰寫「雲絲仙子」傳記 “Winx: The Authorised Biography” 。他稱Hosking 為「藝術家」,並認為她對賽馬不甚認識,反而對這部電影有益。
Rule 在 Idol Horse Podcast 上說:「Janine 是專業的電影製作人。她並沒有體育或賽馬背景,對賽馬運動認識不深。她真的是來自藝術、電影節類型的電影製作學派。」
「她之前的一部電影是關於 Geoffrey Tozer,一位偉大的澳洲鋼琴家。但可惜他是個悲劇人物,最後酗酒成性。她為Geoffrey Tozer拍了一部出色的紀錄片。你也許會認為,這對拍攝『雲絲仙子』紀錄片並不是好的準備工作,但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她眼中看到故事,而且她知道如何講故事。 」
Hosking 對 Idol Horse 說:「我拍這部電影是為了普羅大眾和所有年齡層的觀眾,」。「我一直在拍一些題材沉重的電影,因此我想拍一部能激勵人心的電影。它能在電影院裡播放,它的聲音、感覺、氣氛和興奮能真正帶您體驗故事的高潮和低谷。」
「我不肯定故事會帶給我們什麼,我只是有一種直覺,這個故事不只是 33 連勝那麼簡單。」
Hoskings 如履薄冰,明白這套電影會接觸到廣大觀眾。她沒有掉進常見的陷阱,用艱深的術語或賽馬業行內口語來說故事,這會讓大眾感到難以明白。但她的解釋卻恰到好處,讓熟悉賽馬的觀眾也能投入其中。事實上,大多數資深馬迷都樂於在大螢幕和環繞音效下觀看「雲絲仙子」的賽事重播。
Rule 在敘事時用字精煉,讓故事娓娓道來。而他與一眾渴望擊敗「雲絲仙子」的騎師訪問中,則帶領觀眾進入賽事當中細節。「赤艷精彩」的騎師柏爾曾於訪問中表示:「我覺得自己像是獵物一樣。」而他亦在滿利谷馬場上與薛恩進行一對一訪談,薛恩曾夥拍「保濕器」於2017年覺士盾中力逼「雲絲仙子」。最終以頸位憾負,「雲絲仙子」成功三度捧走覺士盾。薛恩更透露了當時的戰術部署,訪談使大家以更特別的觀點了解賽事。

布文以幽默風趣和鄉村風情貫穿整部電影,他描述了坐在前排觀看賽馬精彩表演的感受。並深入剖析「雲絲仙子」成名所帶來的全方位影響。還有練馬師華禮納的真摰情感。他曾於勝出得重要賽事後落淚,因而聞名。所以在片中看到淚光也不足為奇,但他在此所表現出的情緒釋放完全是另一個層次。
記者 Cameron Williams 與華禮納和布文訪談,他說與華禮納的訪談原本預計時長三個小時,但卻延長到六個小時,「就像放血一樣。」
「我每隔 20 分鐘左右就會讓他停下來說:『你確定要繼續嗎?』」Williams 在 Idol Horse Podcast 上說。華禮納說,「是的,是時候把這件事說出來了,」他說。「這件事在我心內埋藏已久,我現在想把故事說出來,我想繼續說下去。」 這是我有史以來做過最不加修飾的採訪。

Hosking 說她不想將電影拍成「宣傳片」,而電影的第三幕確保了這一點,並扣人心弦。
儘管「雲絲仙子」在賽道上的奮鬥事蹟人所共知,但牠在職業生涯結束後,生下第一匹小馬時出現的併發症,卻是不為人知的故事。
或許這部電影對賽馬運動最大的影響,是讓對賽馬持懷疑態度的人,或那些對賽馬有錯誤觀念的人,能夠了解這項運動的真象。
給馬迷的小提示是:不要等到電影在串流上映時才觀看,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在大銀幕上觀看。你亦可以嘗試帶一位非馬迷一起去,他們也許在離開電影院時成為馬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