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Aa Aa

【時代變遷】約翰摩亞:你必需不遺餘力才能獲得大名氣自購馬

即將於這個星期日舉行的香港打吡大賽,與過去練馬師約翰摩亞(John Moore)為香港引入大名氣賽駒的日子截然不同。

【時代變遷】約翰摩亞:你必需不遺餘力才能獲得大名氣自購馬

即將於這個星期日舉行的香港打吡大賽,與過去練馬師約翰摩亞(John Moore)為香港引入大名氣賽駒的日子截然不同。

有些關於約翰摩亞的事是令人銘記。以「詩情畫意」(Art Trader)為例。牠獲高價購入並運到香港,在光榮古活賽期(Glorious Goodwood)的三歲限定十化郎讓賽表現出色後被購入。莫狄(Johnny Murtagh)於那個炎熱的夏天策騎牠取勝,而牠於第四次出賽就取得服役第二場頭馬,讓他成為一匹令人興奮的優質賽駒。

這匹賽駒也同樣非常適合出戰香港打吡大賽。牠的確進入了約翰摩亞旗下打吡候補名單。那段時期,這位著名練馬師在香港抖暑期間花很多時間在歐洲的大街小巷,尋找潛在的打吡冠軍。

「我們會在巴黎觀光,也會在倫敦觀看表演,也許會在愛爾蘭打高爾夫球。所以我們不是每時每刻都在忙碌……但大部分時間都是。」約翰摩亞向《Idol Horse》說道。

「詩情畫意」於光榮古活賽期取得頭馬後半年,牠轉到約翰摩亞的忠實馬主,綵衣為黑白色及紅帽的包大偉先生名下,於跑馬地賽賽事排二檔。這匹閹馬在沙田初出表現尚可,落後頭馬數個馬位得第九。約翰摩亞想如果要讓這匹 84 分的賽駒入圍香港打吡大賽的話,他的時間不多了。

「牠必須晉身打吡,」約翰摩亞說道:「牠最終未能做到。蘇銘倫於跑馬地兩戰皆表現欠佳,未能達標出戰打吡。」

於 2005 年 2 月的模糊不清的賽事片段,馬匹及騎師都未能清晰可見。而旁述員 David Raphael 的英語旁述卻相當清楚:「『詩情畫意』慢閘,落後六個馬位。」

這匹閹馬於兩個半星期後再次回到跑馬地,於羅達(Michael Rodd)跨下取得二班賽勝利,但那場頭馬已經為時已晚。「詩情畫意」亦有於打吡日上陣,但牠只能出戰打吡後的二班 1800 米賽事,最終落第而回。

這充分說明了三歲賽駒於夏季在離開歐洲後,進軍打吡之路是多麼艱難:這場賽事會在抵港後很快就上演,適應及運氣都是進軍這項大賽的關鍵。

約翰摩亞的主要觀點是,「詩情畫意」當年評分高達 91 分仍不足以讓牠參戰香港打吡,這位六奪打吡的練馬師,留意到今屆(2025年)的打吡大賽:「該仗參戰馬評分卻只有 78 和 76 分。」

別忘了 2022 年的香港打吡大賽中,64 分的「飛天神駒」都能成功入圍。

這某程度上反映出香港賽馬會評磅員對入口賽駒的評分策略改變,讓大名氣的自購馬以相對較低的評分起步,讓牠們來港後更易進入狀態。

即使如此,「詩情畫意」未入選2005年的打吡大賽中,該屆的優秀參賽馬「爪皇凌雨」(Vengeance Of Rain)亦要達到 96 分才可入選。但從評分而言,如果「詩情畫意」要參加本周日的香港打吡,牠評 91 分可以第四名入選。

John Moore's Art Trader
ART TRADER / Chairman’s Trophy // Sha Tin /// 2006 //// Photo by Kenneth Chan

約翰摩亞即將在港「退休」五年,他指出賽事結構已隨著馬主的購買能力和傾向而改變。

「那裡(香港打吡大賽)有三班賽駒列陣。」他說道:「在我看來,賽駒質素已經有所回落,參賽馬深度亦有所下降。」

他並不是指香港打吡是一場很差的賽事:他了解這項大賽對香港賽馬生態的重要,與其他人一樣,他也目睹優秀馬王「金鎗六十」(Golden Sixty)及「浪漫勇士」(Romantic Warrior)於過去五年自香港打吡大賽後崛起。然而,他認為這項賽事的結構已因近年經濟環境而有所改變。

約翰摩亞總能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快找到那些高水準的自購馬、購入並迅速適應香港系統,但如今其質素卻今非昔比。經濟疲弱再加上成交價提升都是其中的原因。但他也相信太多的練馬師過於依賴馬販來完成他們的工作。

「我們看到一些練馬師於馬季抖暑期間不會特意親身去觀察這些馬匹,」約翰摩亞說道:「相反,因為有了互聯網,他們會依賴現在略為泛濫的馬販。」

「你會有於香港一位華籍馬販與一位來自歐洲的馬販溝通,而那位馬販又在與那邊的另一位馬販聯繫,不知不覺中你就會有兩到三個人從一匹賽駒上得到佣金。我認為這源於練馬師的惰性。」

「他們(練馬師們)會到海外出席週歲馬拍賣會,但那又如何?這只是免費旅行。如果你想獲得高質素賽駒,必須不遺餘力。你一開始可能需要花一些錢前往當地那裡,但如果你這樣做,運氣好的話會有馬主派你及為你支付去當地的機票,而你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去購入其他賽駒。」

Alastair Donald 是約翰摩亞於歐洲搜羅賽駒的成功馬販之一。在此之前,他和馬販 John Foote 經常一起前外,從澳大拉西亞洲、南美及美國各地帶賽駒回香港。他並不是反對馬販的存在,畢竟他自己現在也是一名馬販,但他認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練馬師親自觀察馬匹並於實體上評估牠。

「我會要求 Alastair Donald 出外考察並發送一些心儀賽駒的照片給我,但那無法真實反映馬匹的身體狀況,因此我總是說我需要親身查看。我有金額可觀且足夠的資金,人們會期待考察結果。但對我來說,親身去觀察是非常重要的,」約翰摩亞說。

身為香港居民,約翰摩亞亦提到香港的經濟、恆生指數以及於從大交易中賺錢的人,但他也補充說:「香港企業的負擔是讓人無奈,馬主於花費上非常謹慎,尤其是引入打吡賽駒的預算上。」

疫情後香港經濟轉差,加上現時購入賽駒的趨勢令貴價的自購馬逐漸減少,目光轉向自購新馬(PPG)。這些馬匹通常都是週歲馬拍賣會、兩歲馬拍賣會或澳洲或紐西蘭試閘後獲購入,未出賽下來港服役。

在本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自購馬一直佔據香港打吡大賽的主導地位,成就遠超於自購新馬和國際拍賣會新馬(ISG)。由 2000 年到 2019 年,自購馬贏得當中 15 屆,而自購馬則贏得了 5 屆。其後 5 屆,4 匹自購馬或國際拍賣會新馬勝出這項大賽,五屆內只出現一匹自購馬打吡冠軍。

儘管如此,大部分情況下,打吡的參賽馬匹中,自購馬的數量仍遠遠比自購馬多。2019 年的打吡全都是自購馬。在 2021 年,由方嘉柏(Caspar Fownes)訓練的冠軍「達心星」則是該屆打吡陣中唯一一匹自購新馬。然而到了 2023 年,形勢改變為 8 匹自購馬和 6 匹自購新馬,這看起來是一種異常。因為於 2024 年又回到了正常的 11 匹自購馬和 3 匹自購馬的格局,但今年的比賽則出現 7 匹自購馬和 7 匹自購新馬或國際拍賣會新馬的均勢局面。

練馬師姚本輝於 2023 年憑自購新馬「遨遊氣泡」贏得香港打吡大賽。他認為自購馬仍是馬主尋找打吡參賽馬的首選,但他表示馬主通常傾向要求尋找自購新馬,因為這些馬匹可以使開支減少。

「人們感受到經濟下滑的影響,因此雖然他們仍渴望擁有一匹賽駒,但他們正在從自購馬轉向至自購新馬。」姚本輝說道:「如今買到優質自購馬的難度明顯增加,而這些賽駒的價格也高得驚人。」

約翰摩亞過往曾花約 80 萬英鎊或約 100 萬澳元,從歐洲或澳洲獲得有力出戰打吡的賽駒。而這類由他引入的賽駒名單非常長,包括後來取得多項一級賽冠軍的賽駒,如「爆冷」、「閒話一句」、「軍事攻略」、「軍事出擊」、「威爾頓」、「花月春風」、「喜蓮獎星」、「明月千里」、「佳龍駒」及「美麗傳承」。

目前,你可能需要支付超過 200 萬澳元,甚至更高的價格來以獲取一些冒升的澳洲三歲賽駒,這些賽駒於一級賽表現穩定。正因如此,約翰摩亞自己的觀察是,如果他今天接受到任何需要引入賽駒出戰打吡,焦點通常都會是一匹未出賽的自購新馬。

「你總是會認為自購馬會比自購新馬貴。」方嘉柏說道,但他同時知道自購新馬的價格也在上升:「如果你現在尋找那些年輕賽駒,如果牠們於澳洲或紐西蘭試閘表現出色,那些人便會向買家索取驚人的價格,因為他們都知道如果在那裡出賽,可以獲得多少獎金。」

澳洲人於歐洲的購買力,亦是其中一個香港馬主難以從歐洲購入高質素,且能潛在出戰打吡的自購馬的原因。

「兩地的要求有些重疊,但從歐洲引入賽駒至香港是一種非常特定的交易。」Blandford Bloodstock 的馬販 Stuart Boman 表示:「他們通常想要一匹可以出戰打吡的賽駒,這是一種非常特定的賽駒。澳洲人則是追求任何好馬,經常會選擇那種能跑長途的賽駒。」

「這只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很多新馬主投入英國及愛爾蘭的現役馬交易市場,很多來自中東的投資者,美國也很厲害,因此這個(歐洲)市場不僅只有澳洲在購入賽駒。」

香港賽馬會試圖協助香港馬主,增加自購新馬入口許可證數量,同時減少了自購馬的許可證。  

在 2020 年,香港賽馬會合共向馬主發出 440 張馬匹入口許可證,其中 150 張是自購馬入口許可證,290 張則是自購新馬入口許可證。到了 2022 年,許可證總數減少至 400 張,其中僅有 90 張為自購馬入口許可證。而在 2024 年,賽馬會則發放 440 張許可證,有 100 張為自購馬入口許可證。

自購新馬首次出賽時的評分為 52,然後會根據表現逐步提高。而自購馬則根據過去的表現再被評分。「詩情畫意」來港初評分為 84,約翰摩亞的打吡冠軍「威爾頓」,當時以兩歲身份於一級賽上名,三歲身份來港時初評為 9 2分,而另一匹約翰摩亞麾下打吡冠軍「明月千里」,四歲時的評分為 89。

Tommy Berry and John Moore after Designs On Rome's Hong Kong Derby win
JOHN MOORE, TOMMY BERRY, DESIGNS ON ROME / Hong Kong Derby // Sha Tin /// 2014 //// Photo by Lo Chun Kit

香港賽馬會已將入口香港的自購馬最低評分降低至 62,這使馬主能夠以較低的價格購入自購馬。一系列獎金則包括對來港時評分為 70 或更上的自購馬,贏得三班賽時可獲得 150 萬港元的獎金。

「這(新政策)對於這些自購馬來說是一個平衡。」方嘉柏表示:「有些賽駒來港後感到難以適應。牠們在自己國家與同齡馬中角逐,然後來到香港後,卻要面臨那些年長馬的讓磅賽,這對牠們來說非常艱難,真的很艱難。」

他認為今屆賽事自購馬和自購新馬各佔一半,是恰當的比例,並認為傾向自購新馬的趨勢有其好處,因為這讓練馬師有較長的時間可把賽駒由 52 分逐步提升;這與約翰摩亞所引入的「佳龍駒」和「威爾頓」等自購馬相似,他們都於出戰打吡前一季在港上陣。

十二屆冠軍練馬師蔡約翰(John Size)一直是推動自購新馬趨勢的先賢。值得注意的是,像大衛希斯(David Hayes)馬房,這種難題困擾著由他家族在澳洲運作的靈犀牧場(Lindsay Park)。

然而,約翰摩亞本人希望在香港能看到更多潛質自購馬新星,令現評 95 分及以上的馬匹得以提升,特別是 100 分以上的馬匹。但他同樣非常清楚財政壓力所在。

他在去年殷利殊復活節週歲馬拍賣會上,以 30 萬澳元購買了一匹打吡冠軍「明月千里」的同母弟弟,並深知如要獲得一匹與「明月千里」相似賽績的自購馬時,他需要支出更多金錢。

「如果你不能買到『明月千里』。」約翰摩亞愉快地說:「那就去買其未出賽的兄弟,然後祈禱吧。」 ∎

莫瑾賢為《Idol Horse》的首席記者。他於10歲時在英國的County Durham生活時受賽馬運動吸引。他作為賽馬編輯於香港賽馬會任職九年,對香港及日本賽馬甚有認識。他亦曾於杜拜工作並為倫敦新聞機構Racenews 工作數載。他亦曾為Racing Post, ANZ Bloodstock News, International Thorughbred, TDN 及《競馬論》工作。

查看莫瑾賢的所有文章

不要錯過所有的活動

訂閱Idol Horse的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