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潘頓(Zac Purton)向世界賽馬史上極為艱巨的紀錄邁進時,只有一個人對他所付出的努力有真切的體會,那就是現任在港頭馬記錄保持者韋達(Douglas Whyte)。
這位南非名將如今已成為練馬師,他對潘頓的成就讚不絕口,更表達深深敬意。
韋達對《Idol Horse》說:「如果有人要打破你的紀錄,你希望是像潘頓這樣的人。」他大談潘頓贏得的全球知名騎師地位,以及在香港取得如此多場勝利所需的不懈努力、性格特質和過人能力。
「當我們同為騎師時,我們沒有建立良好關係,但那是因為基於競爭精神,而我尊重這一點。當我從練後,潘頓為我勝出很多場賽事,我們會聊天,共進午餐。」韋達繼續說道。
「他非常勤奮,我認為他在賽場外的工作態度比我好得多。他如今的騎術無懈可擊,他擅長於不進入董事室(按:指他很少在陣上觸犯規例),亦很擅長日復一日地執行工作,這些事造就他成為冠軍。」
在潘頓步上頂峰前,韋達可說是他最初的剋星。當韋達在 2019 年 2 月 10 日結束自己非凡的從騎生涯時,他留下亮麗的紀錄:包括 13 次連續奪得香港冠軍騎師,及 1813 場頭馬的傳奇記錄。韋達最後一次以騎師身份出賽後,潘頓單膝跪地,做出擦拭傳奇人物馬靴的動作。
六年來,潘頓擺脫了另一冠軍騎師莫雷拉(Joao Moreira)的競爭,寫下自己的傳奇。包括七次榮膺冠軍騎師,而本賽季很可能再一次達成此創舉。而現在,韋達的頭馬紀錄已在他的掌握之中,潘頓只需再贏 8 場便可打破紀錄。而最後 14 場的慶祝活動,則是由潘頓敲響放在過磅室旁邊的鐘響起「叮-叮-叮」的鐘聲,以倒數離 1814 場頭馬越來越近。
由香港賽馬會市場推廣部門精心策劃的表演和社交媒體宣傳,在韋達的年代並不太受重視。但更重要的是,要成為冠軍騎師傲視群雄,箇中元素依然不變。
韋達說:「完全自律、完全專注,還有一絲自私,就是這麼簡單。沒有太多其他的詞語可以形容這些因素。但在這一切的基礎上,有一種逼切的渴望:如果你非常想得到它,你就會不惜一切代價,投入一切去得到。」
「一路走來,這是一種無情的磨練,需要對自己的身體、體能和健康有絕對的紀律。這類事情不勝枚舉。這是一場不懈的鬥爭,一旦你失去重心或失去堅定不移的決心,就會一落千丈,難以走出困境。」
「完全自律、完全專注,還有一絲自私。」
韋達於 1996-97 賽季以短期牌照來港客串,迅速奪得多場勝利。他於牌照期滿後離港回鄉,但於同年四月回港,憑「倫敦新聞」(London News)勝出女皇盃。他更受邀留任至賽季結束,並與當年的冠軍騎師馬佳善(Basil Marcus)分庭抗禮。
「我當時就知道,如果我能改變一些事情,或者改變一些做事方式,我就可以擊敗他。這成為一種挑戰、渴望和執著。」他說。
「那時我還很年輕,如果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必須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你必須要放棄很多,你必須不斷渴求,你必須大量訓練。 潘頓會明白,全世界所有偉大的冠軍都明白必須付出什麼,獲得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韋達轉戰香港時年僅26歲。而潘頓在 2007-08 賽季前來港時只有 24 歲,他才華橫溢、堅毅且自信,但對香港的賽事模式肯定仍是懵懂無知。他是一顆需要打磨的璞玉。
韋達談到潘頓早年在沙田奮力爭取前列馬房的支持時道:「當新的年輕騎師來到時,就像我和潘頓一樣,你必須有足夠聰明才智來解決這一切。他一直都有這個能力,只是他不知道該如何運用,也不知道如何執行。」
「他日益進步,了解行業的運作,而且做得越來越好。他在年齡上具優勢,亦變得更聰明更強壯。他熟習了這個系統,現在他非常擅長,他在這裏的成就舉世聞名。」
「潘頓一直都有這個能力,只是他不知道該如何運用。」
潘頓和韋達都談到香港賽馬的「無情」性質,以及賽場對騎師的獨特挑戰。但兩人都很享受這種環境,並且茁壯成長。
韋達說:「你必須挑選坐騎、自己研究賽事、接受策騎聘約等。這很好,因為你不能對任何人指指點點。當你接受聘約時,你有三匹馬可以選擇,這就輪到你判斷。若然你做錯決定,你可能就錯過了一匹頭馬,更可能讓你失去兩三場,你會逐漸令人失望。」
「你為三、四、五個不同的練馬師策騎,有三、四匹馬要參加同一場賽事,你必須做出決定。好吧,你試著做出最好的決定。但這就是自私的時候。因為你做的決定對你最有利,但對練馬師呢?你讓他們失望,還要向他們解釋原因。很多練馬師都能理解並接受,但這並不容易」。韋達續說:「如果那匹被你放棄的馬跑得很好,你心裡便不是味兒,所以不是每次都能做到。」
「但是當你達到潘頓現在的位置,就像我以前一樣,這是非常可行的。因為你每一次上陣都有所貢獻,這是在任何賽馬地區內最難做到的事情,每場賽事都要有所貢獻。不需要看電算機上賠率是多少,你必需有所貢獻。」
而韋達帶來非凡貢獻,這不僅體現在他的專業、騎功和陣上判斷,更重要的是他改變了香港騎師界的運作模式,以及開創於賽駒報名前一早預訂坐騎的先河。
所有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他所需要的專注、紀律和「自私」,正是這些因素為他創造了連續 13 次冠軍的紀錄,而他認為壯舉此無人能及。
「我認為以後沒有人能達到。我之所以這麼說,只是因為我深知我所經歷的一切,以及我是多麼自律、多麼自私、多麼努力和堅毅。我不想輕言放棄這一切。」他解釋道。
「正如我常說的,任何事物都有保質期,而我的保質期很長。頭馬數紀錄總是會被打破,這是賽事的本質,更何況是香港賽事。但我很享受,我很享受挑戰,我把身心靈都貫注於此,盡我所能保持下去。」
「如果有人說可以回到過去重新來過,我一定會重來一遍,無怨無悔。我會再做一次,因為它讓我渴求勝利,讓我努力,讓我保持在賽事巔峰,在這賽馬地區內保持在賽事的頂點……這裡是非常善變、艱難、挑剔的地方。」
韋達知道鐘聲很快就會響最後一次,屆時紀錄就不再屬於他。但他並沒有對這個現實感到悲傷。相反,他很高興能慶祝一個值得慶祝的冠軍的成就,就像他在全盛時期也獲得祝福一樣。
韋達說:「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是第一個恭喜他的人,我希望我是。但我會是第一個上前恭喜他的人,因為這是他應得的。」
他補充說:「在香港這樣的地方,你必須每天都交出高水準表現,這是很難做到的。」「潘頓不僅能夠應付,他還能做得很好。所以我向他致敬,他實在相當出色,我希望我能和他一起去敲響破紀錄的鐘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