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希望田泰安能達成某些目標,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對他說他做不到。
在田泰安經常掛在嘴邊的笑容和開朗舉止下,隱藏著他對成為冠軍的熾烈渴望。因此當他在這次訪問說:「為什麼我不能在香港贏得冠軍?」這讓人覺得更像是一種挑戰、一種膽量,就好像在說「告訴我為什麼我不能……因為我覺得我可以。」
今季是田泰安在港第 12 個賽季,他在 2023-24 賽季贏得 86 場頭馬,在騎師榜上僅次於潘頓排名第二。憑藉頑強鬥心,他的生涯頭馬總數已躋身頂級騎師行列。
在撰寫本文時,田泰安已在港贏得 696 場頭馬,已超越了摩加利(694 場)。而排在他前面的五位騎師都是香港賽馬史上的名人: 韋達 (1,813場)、潘頓 (1,764場,記錄仍在刷新)、莫雷拉 (1,235場)、告東尼(946場) 及柏寶 (804場)。
田泰安談到他即將達成的里程碑時說:「我快接近贏得 700 場頭馬了,到最後數字會說話。能達到這樣的頭馬數,我感到自豪。但在香港總有一些事情能讓你保持動力,而且未來還有很多事情可以作為目標。」
這時田泰安提出了這問題: 「為什麼我不能在香港成為冠軍騎師?」
「當然這是一個很遠大的目標。」他承認。「我必須更加努力,我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但很明顯,只要我還在這裡,我就會繼續奮鬥,繼續嘗試尋找坐騎贏得大賽。」
「香港的獎金很高,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大型賽事。當你勝出時,你會得到巨大回報。但老實說,對我來說這與金錢無關,而是贏得這些大賽時的感覺。以及我從小到大所付出的犧牲,一切都與犧牲有關。當你贏得這些大賽時,你就會覺得你過去所付出的努力都得到回報。」

田泰安對辛勞和逆境熟悉不過。在 2014 年的一次訪問中,他講述了自己在毛里裘斯的成長經歷:「在毛里裘斯有兩種人,一種是窮人,另一種是非常富有的人。而我們絕對是窮人。」
田泰安童年生活雖然貧困,但來自家庭的愛與支持彌補了一切。田泰安小時候就在這個賽馬狂熱小島上展現出騎術天賦,每天一有空就逃學去海邊騎馬。然後成為毛里裘斯賽馬會見習騎師。田泰安父親Pravin日常在甘蔗田工作,他意識到兒子於騎馬方面別具天賦,不惜貸款送 13 歲的田泰安到南非騎師學院就讀。
田泰安當時壓力大得喘不過氣:他不諳英語,只會說法語和歸融語,到達德班時口袋裡只有 150 南非蘭特(約 25 美元)。他更要面對騎師學院凌晨 4 點開始的艱苦訓練,以及異常激烈的競爭。儘管面對這些挑戰,他仍在競爭激烈的階梯中脫穎而出,在四年內成為南非的冠軍見習騎師,並於來港之前贏得接近 500 場頭馬。
22 歲的田泰安在 2013-14 賽季登陸沙田馬場,當時他被視為下風騎師。與田泰安同時獲得牌照的兩位騎師歐道樂和彭利力,經驗比田泰安豐富得多。但田泰安在香港上陣首仗立即勝出,而且那場是該賽季的第一場賽事。他的表現開始穩步上揚,而歐道樂和彭利力則在冬季離開。不過田泰安其後還是遇到挫折。

在 2022-23 賽季開始時,他因嚴重甲狀腺問題而缺陣三個月。起初醫生未能確定他的病因,這段時間令他失去「浪漫勇士」帥權,此駒曾在 2022 年贏得一級賽香港打吡大賽和一級賽女皇盃。
健康問題震懾了田泰安,正常情況下他每天至少花兩個小時鍛鍊體能。
「我覺得我在13歲時離家打拼,已經讓我變得堅強。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害怕障礙的人。我願意不惜一切代價,永不放棄。」他說。「但我必須說當我患病時,真的讓我很難受。當我發現這種病或許永遠都不會痊癒,而且可能伴隨我一生時,真的讓我極受打擊。」
田泰安仍能在 2022-23 季度交出 56 場頭馬,他典型的「半杯水」態度,將挫折視為上天對他的考驗,甚至祝福。現在他已完全康復。
他說:「你可以問『為什麼是我』,但我現在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人生。「我不會認為任何事都理所當然。我珍惜與家人在一起和在賽場上的每一刻。我覺得患病是不幸中的大幸。它令我學到很多和了解生命的意義。」
「現在如果我在賽事中順風順水,或於賽事以外有好的事情發生,我能真切感受到且樂在其中。香港生活節奏急促,我現在更懂得珍惜。不要浪費這些美好時光,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


田泰安的體能訓練仍然非常繁重。他的鋼條身形和絕佳的新陳代謝,讓他可以在香港以最低磅位 115 磅上陣。但他在以最低磅位出賽時,亦會盡量保持強健體魄。
香港賽馬會在照顧騎師方面,以極高專業水平支援騎師。但騎師們也會到馬會以外的地方尋找私人體能教練、專門物理治療和其他支援。
當田泰安來到香港時,騎師名單上有很多像韋達、柏寶、巫斯義和杜利萊等資深騎師。但現時的騎師陣容更加年輕,這從騎師的體能訓鍊中可見一斑。
田泰安談到新一代騎師時表示:「他們充滿活力,經常健身,也願意付出努力。但整體而言,我認為香港的賽事在過去幾年變得更大競爭。他們現在意識到,要在香港取得成功,必須默默付出努力。你不能只想著來到這裡,坐在板凳上期盼有好的坐騎到手。這行不通,你必須時刻保持最佳狀態。」
田泰安不但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香港賽馬業者於COVID期間受到嚴格規範後,一眾騎師獲得不同支援措施,包括由運動心理學家向騎師教導冥想。
田泰安說:「這對我幫助很大。」他觀察到,大眾對尋求心理幫助的態度正在改變。「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我不明白為何人們忌諱談論它……我們不應該害怕,應該嘗試和別人交談,讓別人幫助我們。我覺得這非常好,賽馬會為騎師提供這方面的幫助,是很好的事情。」


田泰安的家人亦給予他精神上的支持,如妻子Xaviere Cottereau和兩歲女兒Isabelle。加上他的弟弟Mervin,他在港擔任策騎員,也有自己的家庭,育有兩個孩子。
田泰安說:「現在Isabelle長大了,她現時兩歲,明年就滿三歲。在這裡成家立室很好。香港是我們的家,我們在這裡生活感覺良好。香港賽馬會當然非常好,這裡是很棒的地方。小孩為我和Xaviere的生活帶來無限歡樂。我的弟弟Mervin 也在這裡,他先有了女兒,現在又有了新生的小男孩。未來Isabelle將有機會和表兄弟姊妹們一起在香港度過美好時光。有家人在我身邊,感覺舒適自在。」
田泰安在香港看到光明前景,但他的眼界更包括日本之行。他在香港騎師榜中獲得第二名,使他有資格申請日本短期牌照。
他說:「我喜歡日本和當地的賽事,我希望將來有更多時間前往日本。我有資格前往日本,雖然我們在香港策騎,沒有太多空檔到日本上陣,但我想在日本多待一段時間。我喜歡這個國家,喜歡那兒的賽事,尤其喜歡日本民眾和馬迷對我的熱情招待。」
說到成為香港冠軍騎師此終極目標,田泰安在時間上仍有優勢。年僅 34 歲的他,甚至有機會追逐在香港最多總頭馬紀錄。但他最大的優勢是,就如潘頓和韋達一樣,他視香港為家鄉,而不是通往其他地方的踏腳石。
他說:「我認為香港賽馬前景一片光明。我們期盼在中國內地舉行賽事,這會很有趣。這是一個新時代,自從我來到香港,我看到從化馬場不斷發展。賽馬會正投入大量資金,把賽事規模擴大及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