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非凡】Luskin Star影響李善家族深遠
李善(Kris Lees)對於其父Max Lees在紐卡素(Newcastle)訓練的英雄兩歲賽駒Luskin Star的記憶有些模糊。48年後的今日,他獲得一個難得機會,能與Riverlino一起爭奪金拖鞋大賽的榮耀。彭基理報導。
資深騎師 John Wade 策騎 Luskin Star 時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絕不用鞭。這並不是因為他不獲准許使用,而是因為這匹來自煤田的賽駒實在太優秀,根本不需要。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
Luskin Star 來自新南威爾斯州的工人之城紐卡素,位於悉尼北部約兩小時車程。Luskin Star 於1970年代的澳洲極受重視。牠於 1977 年在其家鄉的馬場復出出戰 Northern Slipper 時,甚至有多達二萬人到現場觀戰。
然而當天唯一的問題是天氣極差,跑道於短時間內成了泥沼。從幼駒時已訓練 Luskin Star 的冠軍練馬師 Max Lees 明白接下來有更重要的賽事要出戰,不想這匹兩歲馬上陣。他要求當地馬會的競賽小組讓其賽駒退出。今時今日,澳洲可以讓賽駒在跑道情況惡化下退出。
「但競賽小組卻說:『今天有太多人入場了,不能讓牠退出賽事。』」Max Lees 的兒子李善(Kris Lees),也是頂級練馬師,笑著說道:「牠最後出賽了,但是 John Wade 獲准不攜帶鞭上陣。」
「你能想像當時的情況嗎?牠是 1.5 倍的全熱門。」
而最後牠落敗了。
Mistress Anne 以四分三馬位擊敗 Luskin Star。連鞭都沒有帶上的 John Wade,根本無法縮短兩駒的差距。而他最初根本一點不想帶鞭。
對於李善來說,這些記憶對當時只得六歲的他可能有些模糊,這匹獨一無二的賽駒亦讓澳洲馬迷印象深刻,實現了所有兩歲賽駒的夢想:贏得兩歲三冠,於一個馬季內勝出金拖鞋大賽、澳洲賽馬會育馬錦標(Sires Produce Stakes)及香檳錦標(Champagne Stakes)。
在 YouTube 上可以觀看牠的任何頭馬片段,就能輕易理解為甚麼牠能贏得兩歲三冠。
在金拖鞋大賽上,牠能輕鬆追趕領放賽駒,並於一瞬間超越對手。
金拖鞋大賽一直是塑造未來幾代頂級賽駒的賽事,獲勝的兩歲賽駒轉任種馬後就可以成為印鈔機。Luskin Star的傳奇地位亦就由此奠定。
或許香檳錦標一戰會留在記憶中較長時間,這是兩歲三冠中的最後一戰,需要兩歲賽駒增程至一哩角逐,而澳洲大多數年輕賽駒的路程大多止於 1200 米。
Luskin Star 於 John Wade 胯下帶領群駒轉入最後直路,但隨即被 Marceau 追趕。當 Marceau 追近 Luskin Star 時,旁述 Ian Craig 大聲叫道:「Marceau 正猛烈追趕……」
如果他可以選擇把這句話收回,他會馬上做。
John Wade 開始手腳並用大力催策坐騎,Luskin Star 以飛快的速度,拋離對手六個馬位勝出賽事。在場的人們至今仍然形容這是在澳洲賽馬史上驚人的表現之一。
馬迷對 Luskin Star 的印象深刻,後來牠獲提名到紐卡素年度體育人物獎的最後階段。這引起了爭議,畢竟他們將一匹馬與人類爭奪同一個獎項。然而在很多方面也是合情合理,因為紐卡素一直是一個只有賽馬和欖球的城市,而 Luskin Star 恰好是當時賽馬的風頭躉。
「牠對紐卡素算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存在,因為那時當地仍沒有 Knights 欖球隊,」李善說道,他更是這隊欖球隊的球迷。
「牠可以從『牠會贏嗎?』的疑問,轉以六個馬位之差獲勝。牠不僅可以刷新兩歲紀錄,更可以打破場地紀錄。牠的外觀並不是特別出色,而且牠是一匹略為笨拙的兩歲賽駒。
「牠是一匹你無法以具體描述的賽駒……因為牠就是一隻怪物。」
但事實上有多怪?
沒有很多賽駒擁有一首關於牠們的歌曲。
另外,李善知道澳洲資深賽馬專欄作家 Ken Callander 和 Max Presnell 提名 Luskin Star 為過去50年最好的兩歲賽駒。
李善培養的賽駒於這個周末培養將出戰總獎金達 500 萬澳元的金拖鞋大賽,這是一場可以在約70秒完成的賽事。
儘管 Max Lees 訓練出可能是澳洲史上最優秀的兩歲賽駒,但他的兒子李善則只是高興可以安排一匹賽駒出戰這場在玫瑰崗馬場上演的賽事。他之前也只曾派馬出戰一次金拖鞋大賽。
全勝的兩歲賽駒 Rivellino 將交由現時長駐香港的賽駒布文執韁,希望可以複製 Luskin Star 的成就。李善承認他很少會強逼自己的賽駒於競賽生涯初期就上場作賽。與其他大倉主喜愛在澳洲主要拍賣會隨意花費大筆金錢作華麗展示,購入未知能否出賽駒不同。在李善眼中,他更喜歡於背後默默工作。
「(我父親)在訓練兩歲馬方面的成就遠超於我。」李善說道:「我不會催谷這些兩歲賽駒。但我曾近距離觀察他如何與兩歲賽駒相處。」
「我們只有在最近這幾年才開始於市場購入賽駒,我認為這有助我們改變(做法)。更優秀的兩歲馬往往會於拍賣會上成交,而較遲熟的賽駒通常是我多年來所訓練的賽駒的特徵。」

對李善來說,這改變十分有效。他在父親去世後接管馬房,並於輝煌的練馬生涯中贏得 17 場一級賽冠軍。
Max Lees 於 2003 年與癌症短暫搏鬥後離世。幾天後,李善未有出席賽事,而坐在紐卡素的一家酒吧內,與朋友們懷愐父親。他們在電視上觀看一場平平無奇的和域園賽事,最後一匹仍由 Max Lees 名下訓練的賽駒於當天的尾二場賽事衝至領先位置。
牠贏了。
李善流了幾滴淚水在他的啤酒杯中。這匹馬名為 Carry On Mate (意思為:朋友,繼續下去)。
李善已經延續了這段旅程 20 多年。早在他還是小孩的時候,他有幸坐上其家族訓練過最好的 Luskin Star。那是一個感受 John Wade 策騎的感覺及拍照留念的機會,成為其永恆回憶。
要拿馬鞭嗎?完全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