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新加坡一直是亞洲賽馬的沉睡巨龍。
有時候,這條巨龍會表現得蠢蠢欲動。彷彿準備利用令人羨慕的基礎設施,以及亞洲、澳洲和紐西蘭各地強大而穩定的支持。在全球的賽馬生態中,它具備了成為香港合作夥伴的所有要素。
遺憾的是,新加坡賽馬這條巨龍不但沒有騰雲駕霧,反而在克蘭芝馬場於星期日舉行最後一次賽事後偃旗息鼓。

雖然克蘭芝馬場的歷史只有 25 年,但新加坡賽馬運動的根基卻有近兩個世紀之久。以下是五個難忘時刻。
5. 「奧蘇」為克蘭芝馬場揭幕
新加坡賽馬於 1842 年在花拉公園開始,然後在 1933 年轉移到武吉知馬。這兩處都是城市中心,但隨著產業的擴展和城市的發展,需要一個新的馬場。因此在馬來西亞邊境以南兩公里處,興建了克蘭芝馬場。
武吉知馬馬場於 1999 年 7 月關閉,翌月轉往克蘭芝營運。馬場於 2000 年 3 月正式啟用,當天舉行了第一場屆新加坡航空國際盃。
本土英雄特威士和賽米,當天在包括總統塞拉潘·納丹在內的 30,000 名觀眾面前贏得冠軍。
「奧蘇」擊敗能征慣戰的強手──杜文麾下的「雞尾酒」,為新加坡賽馬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
4. 「黃金鄉」豪取三連冠
在克蘭芝的全盛時期,新航國際盃可能是賽期表上最大型的賽事。但談到當地最負盛名的賽事,是在 2000 米至 2400 米上舉辦的讓賽:新加坡金盃。
儘管此項賽事在克蘭芝舉行的頭三年開放予海外馬參與,練馬師蘇萊卻是唯一一位海外練馬師勝出這項錦標。自 1924 年首次舉辦以來,新加坡金盃主要還是國內賽事。周日的壓軸賽日將以新加坡金盃為主題賽事,這也是在新加坡舉辦的最後一場大賽。
新加坡金盃在克蘭芝舉辦四分之一世紀以來,「黃金鄉」可說是當中的代表賽駒。這匹「黃金旅程」子嗣,由高野牧場在日本繁育。在 2006 年Hidaka Training Sale拍賣會上,由居住在新加坡的日本商人大谷正嗣,以 560 萬日圓(39,300 美元)購入。

這匹棗色馬獲進口到獅城,由前 NAR 練馬師高岡秀行訓練。當時的新加坡金盃途程為2200 米。而「黃金鄉」每年都是以此賽事為目標。2008 年,牠負50 公斤以馬頭位勝出。2009同負50 公斤以一個半馬位掄元,2011 年負 52.5 公斤上陣,則以半馬位距離完成三連霸偉業。而鞍上人每次都是史釗域。
雖然牠是第二位三度奪得新加坡金盃的馬匹,但牠是唯一一匹在克蘭芝馬場取得此項殊榮。
3. 「兼併目標」雄霸克蘭芝
在 2000 年代中,「兼併目標」遠征的意義有多重大,今天已很難解釋。
這匹一度被棄用的閹馬以 1500 澳元(約1005 美元)買來試騎。由計程車司機張奕訓練,從新南威爾士的叢林賽道一路衝刺,成為世界最佳短途馬。這段旅程帶領張奕和他的駿馬遊遍世上各方:於皇家雅士谷賽期贏得皇席錦標後,人馬與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會面。其後更到訪亞洲各地的馬場。

2008 年,牠到訪新加坡前兩度落敗。 一場是二級賽維利爾斯錦標(1400 米),另一場是賽道黏軟的一級賽史密夫錦標(1200 米)。
雖然 「兼併目標」 佔據大熱門身份,但此場賽事仍被視為混戰。
「騏綵」貴為 2006 年香港短途錦標冠軍,整個賽季都與「蓮華生輝」交手。「萬利時」曾在史密夫錦標賽事中負於「兼併目標」,但在秋季較早時,曾於一些澳洲頂級短途賽事中以短距離失利。三歲的「環球霸主」在珀斯對陣少數對手時表現出色。「皇冠之星」在杜拜金莎軒錦標中獲季軍後出戰此場。在「火箭人」之前的年代,是 「卡巴朗加」和性能極廣的Waikato領軍本地陣容。
牠們都有各自的目標,但一切都付諸流水。「兼併目標」轉入直路已取得領先,同鄉「萬利時」於較後時間才發難,「兼併目標」 仍在直路上狂奔,牠成功為自己的履歷再添一場海外勝利。
12 個月後,「兼併目標」 重返克蘭芝,但牠只能取得第八名,因為火炬已傳給了新加入的「蓮華生輝」和「火箭人」。
2. 莫雷拉神乎奇技的八場頭馬
幾乎沒有人想到,賽米在 2009 年創下的單日七冠紀錄會被打破。沒有人告訴莫雷拉。
同年,莫雷拉從巴西移居新加坡。他首季於騎師榜排名第三,賽米為當屆冠軍。但在接下來的四年裡,他將克蘭芝視為他的木人巷,因為他打破了所有可以想像得到的當地記錄。

2013 年 9 月 7 日,莫雷拉於克蘭芝九場比賽中的獲八匹坐騎。他沒有騎滿九場的唯一原因,是其中一場賽事只限受讓磅(或見習)騎師上陣。
莫雷拉策騎 Silent Power、Hanks、Zac Spirit 和 Mr Magnus 勝出首四場賽事。然後在第五場賽事,即讓磅騎師賽中缺席。但到了第六場,他又繼續橫掃。Alan、Cash Luck、Weowna Flyer 和 Faretti 給了他完美的八分滿分。(為了慶祝,他更贏得翌日的頭場賽事)。
2017年,他在沙田上陣10場勝出8場,與在克蘭芝的壯舉不相上下,但他的滿分八分仍是全球標準。
1. 「火箭人」星味十足
沒有任何一匹馬比「火箭人」更能代表新加坡。
牠上陣 27 次勝出 20 場,令新加坡國旗於世界舞台上飄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牠在 2011 年於美丹馬場贏得一級賽金莎軒錦標(1200 米)。2010 年於沙田馬場角逐二級賽馬會短途錦標,於賽事最後階段與香港短途佳駟「同一世界」衝線,最後奪標。三星期後的香港短途錦標(1200 米)中以短馬頭位屈居「卡通飛機」後,在日本參與一級賽短途馬錦標(1200 米)獲第四名。

然而,牠的巔峰時刻出自 2011 年的一級賽KrisFlyer國際短途錦標(1200米)。
對於這匹新加坡有史以來最強的短途馬而言,新加坡高水準的短途賽事證明了牠的級數。2009 年,牠以馬頸之差敗於「蓮華生輝」蹄下。2010 年,他再次以頸位之差負於「綠色駿威」。2012 年,牠在比賽前幾天被逼退出。
但在 2011 年,可謂萬事俱備。在克蘭芝馬迷的歡呼聲中,「火箭人 」以 5 個馬位大勝而回。成功反先之前擊敗牠的兩匹賽駒「蓮華生輝」(第六名)和「綠色駿威」(第七名)。
榮譽獎
蕭寶慧奪得冠軍見習騎師
去年,蕭寶慧歷史性奪得見習騎師冠軍,成為新加坡第一位女性贏得冠軍見習騎師。
她的騎師生涯大器晚成,在 30 歲時贏得分級賽冠軍。不過她並沒賽馬背景,是在觀看香港電視劇後受到啟發而開始騎馬。
奪得此獎項。

「大宇宙」成為NAR首匹遠征冠軍
如今人們對日本 「次要 」NAR 賽事興趣與日俱增,但像東京城市競馬的全球化,要追溯到於大井培育出的 「大宇宙」。
牠在 2004 年以 NAR 賽駒身份於三場日本經典系列賽和日本盃上陣,並在皐月賞上於「大和主將」身後獲亞,及於日本盃僅負於「荒漠英雄」獲得亞軍,已經是非常罕見。
2005 年,在 Adjudi Matsuo 成為第一匹出國參賽的 NAR 賽駒的一個月後,牠成為第二匹出國參賽的 NAR賽駒。牠更在 2006 年贏得新加坡航空國際盃,締造歷史一頁。
此場勝利使牠成為第一匹在海外勝出的 NAR 馬匹,也是第一匹在 NAR 賽道上訓練出的草地一級賽冠軍。
香港霸主地位勢成定局
約十年前,新加坡賽馬會停止舉辦新加坡航空國際盃及KrisFlyer國際短途錦標,這或許敲響了新加坡賽馬的喪鐘。
事實上在這兩項賽事的最後三年,由於香港與新加坡在野心和實力的差距擴大,香港馬匹在這兩項賽事中極具優勢。或許新加坡賽馬會認為舉辦這項賽事的好處不多,只會暴露其在後「火箭人」時代的局限。
由約翰摩亞訓練的「軍事出擊」在 2013 年的新航國際盃中輕取廐侶「花月春風」。後駒在 2014 年和 2015 年兩匡均輕鬆拿下這項冠軍。

在KrisFlyer國際短途錦標中,方嘉柏麾下的「天久」於 2013 及 2014 年均輕鬆勝出。其後「友瑩格」更成為首匹於同一賽季,在三個國家贏得一級賽的香港賽駒。自此之後,只有「浪漫勇士」可達成相若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