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調輕柔、舉止得體,渾身散發著鄉村俱樂部紳士的氣質,班德禮(Harry Bentley)乍看更像來訪學者,而非香港具競爭力的運動員之一。但凡見過他在沙田或跑馬地終點線前奮力爭勝的人,都深知真相。
談及班德禮,那句「別把善良誤認為軟弱」的名言便浮現腦海。「我並非好鬥之人,也從不發表引人注目、搶佔頭條的言論。」他坦言,「但這絕不代表我缺乏競爭力,或不具備求勝的決心,兩者絕不能混為一談。」
「我天生極具競爭意識。無論打高爾夫、划槳或任何活動,我絕非隨興參與,而是為勝利而來。」
坐在蘇豪區時髦咖啡館裡,他顯得自在從容,但騎在馬背上時同樣游刃有餘。班德禮雖有學生般的面容與教師般的舉止,其從騎生涯卻建基於自律與細節。
2021 年 4 月,正值香港防疫限制極為嚴謹之時。馬會臨時於季末招募騎師來投,這正是班德禮來港的契機。他把握良機,在短暫的賽季中斬獲五勝,成功來港長駐,加入香港星光熠熠的騎師陣容。上季是他第四個完整賽季,以 31 場頭馬與巴度(Alexis Badel)並列騎師榜第十名。本季他已獲得四場頭馬,勝率超過 9 %,本週日更將策騎備受矚目的短途賽駒「好友心得」出戰競爭激烈的二班賽。
這份被穩重外表包裹的熾熱鬥志,源自他童年無休止的競技較量,多數是在馬背上。
「我的兄長比我大十八個月,他永遠略勝一籌:更強壯、更快、更出色。這讓我始終充滿鬥志,極具競爭意識。」班德禮回憶道:「家裡有飼養小馬,我們賽跑、跳躍,勇於嘗試。這讓我從小就養成了堅韌的性格。」
班德禮在薩塞克斯郡西部成長,當時體型細小且相當好動,難以在課堂上脫穎而出。「我熱愛欖球。」他回憶道,「但當眾人體型日漸茁壯時,我卻停滯不前。很快便意識到自己終將難以競爭。」當這項運動之門關閉時,體型劣勢卻為他開啟了另一扇大門。
十五歲那年,班德禮開始為冠軍騎師莫雅(Ryan Moore)的父親 Gary Moore 擔任策騎工作。「某天清晨,Gary 在馬廄裡走近我說:『你考慮考取騎師執照嗎?』那簡直是天外之音。」班德禮回憶道。「我當即回家告訴父母,不想繼續就讀高中考取A-level,我要傾盡全力成為職業騎師。」
父親的回應成為班德禮的座右銘:絕不半途而廢。「他說,既然你選擇這條路,就不能敷衍了事,必須傾盡全力。」班德禮回憶道。「這句話始終印在我心中。我志在登頂,而非中游混戰。」

在 Gary Moore 麾下工作,迅速為班德禮培養出責任感。「Gary 會給予壓力。或許是一場火的洗禮,卻是絕佳的起點。他嚴格要求所有人負擔責任,若我表現拙劣,絕對會被當場點名。」班德禮坦言:「我反而喜歡這樣。為我連續五場的表現評分,這才是進步的唯一途徑。」
Gary Moore 的嚴厲管教培養出班德禮持續自我反省的習慣。「我向來嚴苛自省,至今仍會反覆觀看每場賽事重播。追求進步上永無止境。」
在香港這片騎師無經理人代勞的土地上,鑽研細節所需的自律至關重要。「所有微小細節都得親力親為。」他解釋道。「無論是降班出賽的馬匹,還是升班負輕磅的賽駒。」
班德禮在緊窄且使人手忙腳亂的跑馬地馬場表現尤為出色。儘管總排名僅為並列第十,他在 2024/25 賽季於跑馬地馬場奪得 19 場頭馬,勝出場數高居全港騎師第五。當被問及跑馬地典型 1650 米賽事中需作多少決策時,他露出微笑。
「多少決策?多到難以置信。」他說。「只要對香港賽馬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無數細微差異,足以改變賽事走向甚至最終賽果。」
「你可能自以為佔據最佳位置,於貼欄位置緊隨前領馬,走位完美。但突然有人繞出外疊推進,搶佔領放位置,群駒隨即跟上。轉眼間你被困在內欄,從第三、四位突然變成至第九、十位,動彈不得。旁人會問:『發生什麼事?』但你那刻已成為形勢的俘虜。」
「有時這些事情不在你掌控之中。你必須盡可能敏銳察覺所有細微變化,連風向這種小事也不例外。關鍵在於對細微差異作出反應,每分每秒都保持高度集中。」

那麼班德禮是否覺得自己已在香港站穩陣腳?他在騎師室的席位是否穩固? 「沒有。任何說你站穩陣腳的人,也許除了潘頓,都是在說謊。」他坦言:「一次失誤就可能令人失望或失去帥權。在這兒你必須與各方保持良好關係。這週你可能不合某人胃口,下週策騎一匹下風馬勝出,大門又會為你敞開。你只能埋頭苦幹,堅持到底。」
這份堅持讓班德禮在全球贏得逾千場勝利,六度榮膺卡塔爾冠軍騎師,更夥拍「利馬圖」(Limato)在七月盃及森林大賽奪得一級賽榮譽。這位 33 歲騎師去年十二月達成在港一百場頭馬里程碑,並兩度贏得三級賽。雖然一級賽機會至今尚未降臨,但從班德禮沉穩外表下隱藏的堅毅決心,你會感受到那目標或許已近在咫尺。
「我從未真正想過失敗。」班德禮回顧至今的征途時說道:「或許有些天真,但我確實沒想過。我只知道:這就是我要做的事,而我定要讓它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