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Aa Aa

隨著蔡約翰(John Size)越來越接近他第 13 個練馬師冠軍,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哪一季的冠軍是他的眾多冠軍中「最佳」?

從數字來看,相信很難超越他在 2016-17 馬季的表現,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任何練馬師的最佳馬季成績。他創紀錄獲得 94 場頭馬,比其與他最接近的競爭對手約翰摩亞(John Moore)多出 27 場。接下來的一個馬季,蔡約翰馬房創下了獎金紀錄,其獎金超過 1.76 億港元。

蔡約翰目前有66場頭馬,除非他可以馬季最後兩個賽日取得大量頭馬,否則這將不會是他從練以前十名的馬季。然而,賽馬不僅僅是數據。傳奇是由故事建成的,如果蔡約翰於這個馬季力拒大衛希斯(David Hayes),可以說他在 71 歲時從 2023-24 馬季的不振表現中恢復過來,與他任何一次奪得冠軍的馬季同樣出色。

但他最好的馬季是哪個呢?蔡約翰於 2001-02 年的首個馬季,也是其練馬生涯初期三連冠中的第一個冠軍,這可以說是最重要且最有影響力的,因為這個冠軍重塑了整個香港馬壇。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將要退休的訓練師容天鵬描述了他對蔡約翰的第一印象:「他看起來像個農夫,」他笑著說:「但第一次與他談話後,我回家告訴我的妻女『這個人將會成為一個傳奇』。」

容天鵬於蔡約翰設倉的頭 12 季擔任副練馬師(當中獲得七季冠軍),但那個「新人」馬季可謂非凡。蔡約翰非常有耐性,由初期只有很少賽駒可以上陣,以至於一位新加入馬房但因家庭壓力辭職的騎馬人:「我妻子說他不夠好。」那位騎馬人向容天鵬說道。當時蔡約翰只開倉兩個月。然後,容天鵬說:「蔡約翰讓很多人顯得很尷尬。」

轉到蔡約翰馬房的馬匹由原本的少數變成大趨勢,全因他接收表現不佳的賽駒後,可以讓其連續贏得頭馬。「電子麒麟」是當中最有名的例子。他轉到蔡約翰馬房前的一季,於姚本輝訓練下九戰一勝,來到蔡約翰馬房後馬上於四場賽事取下三場頭馬,包括取得董事盃冠軍,並於 2001 年的香港盃取得亞軍。

「電子麒麟」於蔡約翰在港從練首季就榮登香港馬王,但真正引起迴響的並不是其冠軍頭銜或個別的成功故事,而是蔡約翰的練馬手法。

Hong Kong trainer John Size and Electronic Unicorn
JOHN SIZE, ELECTRONIC UNICORN / Sha Tin // 2001 /// Photo by K. Y. Cheng

在香港,馬會會公布馬匹晨操快跳時間,試閘片段亦可以從網上一鍵獲得,其練馬公式一目了然。簡單來說,蔡約翰的手法是「慢」:較慢的快跳時間,每日為賽駒安排游水,並且安排更多試閘機會予賽駒。

在蔡約翰之前,練馬師們會在全天候賽道上安排彈閘,讓賽駒如 Quarter Horse 般衝刺。那種彈閘現在都收起來,很少再用。新晉練馬師更有可能效仿蔡約翰,選擇穩定發展來建立賽駒的體能基礎,而不是採取激進的手法。

蔡約翰建構了一套如此科學的練馬風格,很難想像有人能以類似的方式改變香港馬壇。

下個賽季,另一位澳洲練馬師甘敏斯(James Cummings)將會開始其在港練馬師生涯,他與蔡約翰一樣都有著共同連結,他們都是評分和賽績分析專家 Dominic Beirne 的門生。因此,甘敏斯更有可能如蔡約翰般訓練賽駒而不是重蹈他人覆轍。

或許從化訓練中心的新設施,或是下個賽季將引入的跑步機等設施,能夠促成一種新的練馬手法,達至 2001 年蔡約翰當時那種影響力。

不過,要與作為賽馬人的蔡約翰匹敵,包括其工作態定及細節上的專注,僅僅依賴新設施是不夠的。如果蔡約翰在這個季再次如預期般奪冠,那麼這個冠軍應該像他第一次奪冠時一樣慶祝。∎

郭米高是《Idol Horse》的編輯。他擁有19年體育記者經驗及成長於澳洲紐卡素獵人谷的馬車賽家庭。其香港賽馬工作具有名氣。他曾於《南華早報》、The Age、Sun Herald、Australian Associated Press、《競馬論》及Illawarra Mercury發表文章。

查看郭米高的所有文章

不要錯過所有的活動

訂閱Idol Horse的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