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兆禮並不是第一位於香港受挫的年輕騎師,亦不會是最後一位。但他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再次回到香港,並將自己重新打造成香港的重要力量。
年僅23歲的艾兆禮於2014/15馬季初在香港上陣79次,僅取得三場頭馬。由於缺乏上陣機會和未獲練馬師青睞,僅在六星期後便結束了自己的香港客串之旅。其後他於2015年初獲豐厚合約,回歐出任Sheikh Fahad Al Thani的卡塔爾賽馬團體主帥。
許多世界級騎師年輕時在香港都有類似的表現及數據,當中不少都是一些著名騎師。
上星期於浪琴國際騎師錦標賽取勝的巴米高(Mickael Barzalona)於2011/12馬季中上陣42次僅獲一場普通四班賽頭馬。如今33歲的他,已在職業生涯累積超過2000場頭馬,亦獲2021年的法國冠軍騎師及贏得了超過40場一級賽。
澳洲的連達文(Damian Lane)在21歲前已贏得500場頭馬。在2014/15馬季尾段來到沙田客串時,也難以跟上香港的節奏。他當時在香港上陣151次僅獲5場頭馬,但現在30歲的他已成為取得35場一級賽冠軍的星級騎師,於五個不同國家策日本賽駒揚威大賽。
即使於上周日的香港瓶取得冠軍的騎師莫艾誠(Oisin Murphy),當時作為一位21歲的年輕騎師來到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也失敗過。他當時於香港客串時備受矚目,但在130次上陣中僅獲4場頭馬。而這位愛爾蘭人後來已經四度登上英國冠軍騎師寶座。
同樣地,艾兆禮從艱難的起步中脫穎而出——他的策騎生涯已獲得超過1200場頭馬且不斷增加。但也許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是他與從上述三位星級騎師不同,就是他以長駐騎師身份重返香港,重新建立自己於香港的形象。
當被問及他現在對打入香港馬壇的方法時時,他直言不諱:「你必須為此而努力工作。」
「第一次前來客串時,我付出的努力不夠,」艾兆禮說道,主要是指應對馬場外的事:「我並當時並沒有拼命做需要做的事,沒有積極尋找坐騎。這裡沒有經理人,一切需要自己做。」
艾兆神於剛過去的周三晚上獲得令人深刻的表現後說道。他該晚在擅長的跑馬地馬場增添兩場頭馬(暫在該馬場取得10場頭馬,得勝率約15%),這使他在上個馬季取得第四名後,現在位列騎師榜的第五位。
與第一次來港相比,他不僅在心態上有所改變,艾兆禮亦都重塑自己的身體:在上個馬季開始前,他通過控制飲食和運動來減磅,做好回港上陣的準備。
「我知道這裡有多艱難,所以我盡可能地為自己爭取優勢。如果你能策騎陣上最輕磅的賽駒,那將會一個很大的優勢,」他說道:「我在英國的造磅較重,但要減磅並不算困難。」
這位意大利騎師證明了自己可以在最低造磅為115磅的情況下表現強勁,並且這為他開拓了許多機會。不單在香港,海外亦然。
艾兆禮於高獎金的澳洲長途大賽被受追捧。今年較早時,他為馬漢雅贏得了一級賽悉尼盃,並於上月上演的墨爾盃中減至113磅,策騎高多芬擁有的「金刺繡」(Zardozi)取得殿軍。
「我想獲得更多在澳洲上陣的機會,」他說道:「我不能為每匹馬都造到113磅,但我會為有希望的一次造到這樣的體重。贏得悉尼盃對我於澳洲的形象大有幫助。在悉尼盃、考菲爾德盃和墨爾本盃這樣的比賽中經常會有輕磅的機會賽駒。我們非常幸運,香港賽馬會允許我們前往海外出戰指定的一級賽。」
艾兆禮來自地中海的薩丁尼亞島,這裡孕育了大量頂尖騎師。大多數騎師的成長過程中都想參加作為當地標誌的錫耶納賽馬節(Palio di Siena),這是一場混亂但極有名的街頭賽事,騎師與他們的坐騎在擠滿人群的托斯卡尼(Tuscany)田野廣場(Piazza del Campo)進行危險的賽事。
同樣來自薩丁尼亞島,綽號「Aceto」的Andrea Degortes曾14度揚威錫耶納賽馬節。這裡還有許多出色的平地賽事騎師人才。
最著名的是騎師戴圖理(Frankie Dettori)及其父親Gianfranco,他們的根源可追溯到薩丁尼亞島。而現時於世界其他地方策騎的沈拿(Alberto Sanna)及敖朗力(Antonio Orani)也是在這個意大利群島中成長。
艾兆禮已在七個不同國家取得一級賽,但他在過去一年的成功使他在香港站穩陣腳。
「我把這裡看作成我應該盡可能長駐的地方,」他說道:「如果要這麼做的話,那麼便需要付出一切適應香港。」
艾兆禮的下一步是找到一匹使他在香港取得一級賽的代表賽駒。他上個馬季分別策「神虎龍駒」取得華商會挑戰盃及「觔斗雲」取得百週年紀念銀瓶兩項三級賽。以他在香港重新站穩陣腳所付出的努力和才華來看,取得大賽只是時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