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澳洲賽馬界,怎樣才算 「鬥士」?
對於非澳洲讀者來說,「battler」意指處於劣勢的人的口語詞。尤其是在一個有利於富人和權貴的體系中,與逆境搏鬥的人。
練馬師彭達周六在蘭域馬場贏得一場總獎金500 萬澳元(340 萬美元)的賽事後,暗指自己處於劣勢。這看來有點奇怪,但對於一個 「只有 」48 匹馬的練馬師來說,情況就是如此。在 30 年前的澳洲賽馬界,這已經是理想的馬匹數目。如今他卻成為挑戰體制,奮力揮舞拳頭的小人物。
「街角小店擊敗了大型超市。」,彭達在賽後採訪中如此形容他與「雄威霸主」於一級賽英皇查理斯三世錦標的勝利。
彭達指的是澳洲賽馬界最大的兩個馬房,馬漢雅和華禮納馬房的馬匹數目都超過 500 匹。 馬漢雅在上周六分別奪得珠穆朗瑪峰錦標和考菲爾德盃。此外,還有各約 300 匹的 「較小型」馬房:活侯夫人及布特和凌靄琛,以及由比安希斯、威希斯及詹希斯組成的 Lindsay Park Racing。
澳洲的巨額獎金助長了大型馬房之間的軍備競賽,從周歲馬銷售已經開始。結果導致賽場上一大群廐侶互相競爭,引起賽馬業界關注。
彭達表示:「賽馬最近一直被大型馬房所控制,而我們這個中型馬房能夠在此大舞台上競爭,我感到非常自豪。」

與其他國家相比,澳洲賽馬擁有豐富的「鬥士」歷史。小馬主和練馬師以低價購買馬匹,贏得數以百萬計獎金的故事比比皆是。近期最著名的是「兼併目標」,這匹馬由兼職的士司機Joe Janiak以 1,750 澳元購入並自行訓練,牠在 2004 年至 2009 年間贏得 600 萬澳元獎金。
在澳洲賽馬,獎金增幅彷彿一場革命。一級賽珠穆朗瑪峰錦標冠軍「美孫女」在星期六所獲得的700 萬澳元獎金,比「兼併目標」於其 41 場賽事中所獲得的總和還要多。但「兼併目標」在澳洲每一個首府,以及日本、新加坡和英國都贏得冠軍。
彭達於「雄威霸主」勝出後向《 Idol Horse》說:「我不喜歡這些超級馬房的發展方式,當你有機會反擊時,感覺很好。一般馬主和投注者看到華禮納和馬漢雅會認為『嗯,他們就是最好的練馬師』但他們真的是嗎?還是他們只是擁有最多馬匹?我並不是要貶低他們於練馬方面的能力,但我們也可以做得很好。」
澳洲要採用類似香港或日本等封閉式的馬匹數量限制,可能為時已晚,而且非常困難。但如果像彭達馬房或規模較小的馬房被獨佔鰲頭的馬房吞沒,實在可惜。
這並不是說這些中型馬房完全處於劣勢。「雄威霸主」的騎師史卓豐表示,彭達對於細節和對個別馬匹的了解都非常出色。
「在悉尼最重要的一天,他麾下48匹馬有10匹上陣。」史卓豐說。「這足以說明他身為練馬師,部署何其精準。他擁有相對小型的馬房,但他卻是馬房中舉足輕重的照顧者。
「他令人難以置信。他談論自己馬匹的方式,所說的一切都顯示出他對旗下馬匹瞭如指掌。他從部署到提升馬匹實力的方式,以及他麾下馬匹的服役生涯之長,令人驚嘆。這就是為何我對於能為「雄威霸主」執韁感到如此興奮。」
史卓豐說得沒錯,在彭達悉心照料下,「雄威霸主」在未來幾年都可能是頂級競賽馬。值得注意的是,彭達是在 12 次香港冠軍練馬師蔡約翰麾下學藝的。而蔡約翰亦以注重細節和穩定見稱,而且他受到70 匹養馬上限制度限制。
在墨爾本,騎師考菲慶祝了他的 29 歲生日。他在考菲爾德盃賽事中策「勝算公爵」首名衝過終點,獲得勝利。

考菲曾患囊腫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他對抗逆境的故事和謙厚個性使他深受馬迷的喜愛。他在賽後的評論也很有個人特色。
他在賽後說:「這種事不應發生在我這種人身上。我被外界認為是一名『鬥士』。」他說。「人們喜歡嘲笑我是個戰士和鄉下男孩。」
現在不太可能有人會嘲笑考菲的能力。考菲爾德盃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三場一級賽頭馬。在如此重要的賽事中獲勝,或許是他生涯中的重要突破,改變大眾對他的看法。明星騎師連達文與考菲隸屬同一經理人Dean Hawkes,他表示自己的戰友不止是一個令人感覺良好的故事。
「他是非常優秀的騎師,而且他對賽駒的理解非同凡響。」連達文向《 Idol Horse》 說。「他是罕見的正統騎師」。
與大多數國家相比,澳洲人更喜歡明星表現謙虛態度。但能夠有尊嚴地接受勝利或失利,也是一種令人敬佩的特質。「珍蓮驕驥」不可思議的前領風格讓牠深受馬迷喜愛,但這匹雌馬的馬主Tony Ottobre言行大膽,開始讓馬迷感到厭倦。
上周六,他抱怨對手騎師夏毅敦於策騎「飆少校」時所採用的策略。「飆少校」於英皇查理斯三世錦標開跑後持續於外疊競跑。Ottobre 指夏毅敦不當策騎,而董事認為他們 「有責任 」對涉事騎師進行盤問。但幾乎立即為夏毅敦洗脫不當策騎的罪名。
這並不是 Ottobre 的態度第一次引起馬迷的注意。在過去的 12 個月中,Ottobre 禁止策騎他名下馬匹的騎師與官方賽馬媒體對話,並在 X(前稱Twitter)上開設了帳戶。但在與馬迷舌劍唇槍後,該帳戶很快就被刪除。
或許這位馬主,可以從珠穆朗瑪峰錦標勝出騎師韋紀力身上學習。韋紀力夥拍「勁力猛擊」贏得 2022 年珠穆朗瑪峰錦標後,他於二級賽伊雲錦標中失利後受到公眾批評,並失去「勁力猛擊」帥權。
星期六,他憑「美孫女」以半馬頭位力壓「勁力猛擊」掄元。

韋紀力本應可公開還擊,然而他卻以和藹態度回應。
他對《Idol Horse》說:「在那種情況下失去『勁力猛擊』並不是好的經驗,牠是一匹我很信任的馬,我可以看到牠有多美妙,我享受參與牠的發展。但我只是當中的一小部分,只是非常大的車輪中的一個齒輪,讓『美孫女』今天勝出。」
韋紀力如避雷針一般飽受批評,很少前列騎師在事情出錯時會像他一樣招致責備。身為「鬥士」也許不是壞事。韋紀力的魅力絕對會讓人覺得他是個「鬥士」,但他已贏得 79場一級賽,現在又兩度勝出珠穆朗瑪峰錦標。
而馬漢雅呢?他亦擁有一個「鬥士」故事,從他父親在小鎮Winslow的牛奶牧場中的六個馬格開始。
現在,他的馬房已經擁有企業級架構、CEO 和市場策劃部。但這並不影響他身為練馬師的能力,歷史上極少練馬師能與他的多才多藝相提並論。他在自己的家鄉華利南浦勝出跳欄賽,而上周六他在一小時內贏得了珠穆朗瑪峰錦標和考菲爾德盃。
也許身為「鬥士」,或曾是「鬥士」,不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