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一屆賽事,你都可以保證墨爾本盃前後的數分鐘,費明頓馬場的沙圈都會陷入瘋狂。
當「戴花」(Makybe Diva)達成前所未有的三連霸那天,練馬師菲特文(Lee Freedman)被所有人壓得喘不過氣來:狂喜的馬主、職員、隨行人員及數十名媒體都在拼命找角度拍照,想拍得好照片後登上頭版後頁。
之後一年,日本雙雄「密州怨曲」(Delta Blues)與「搖滾樂」(Pop Rock)於賽事包辦冠、亞軍。那裡的感覺是事情可能出了點問題,這片區域內的每一個傳媒人都開始抓頭並懷疑:那裡會不會有人可以為日本代表作翻譯?
不管本地投注人士是否喜歡,墨爾本盃依然保持著其傳統的沙圈「亂象」。但在本世紀開始,這項賽事越來越國際化。頭馬來自世界各地:愛爾蘭、英國、法國、德國及日本。
但有一個終極之地,維多利亞省馬會(Victoria Racing Club)至今仍未征服——那就是美國。
墨爾本盃甚至沒有一匹由美國練馬師訓練的賽駒出戰,更不用說頭馬了。然而,這一切或許即將改變,因為傳奇馬壇人物莫特(Bill Mott)有望打破這項賽事的傳統。
為了吸引頂尖的美國賽駒來到南半球出戰,只要取得貝蒙金盃,維多利亞省馬就會向當地賽駒提供優先出賽權。莫特訓練的 Parchment Party 於六月初贏得這項二級賽,該項賽事因天氣惡劣,由草地轉到泥地跑道上演。這匹賽駒由 Pin Oak Stud 擁有,週歲價為 70 萬澳元。

這項消息於澳洲幾乎沒有牽起任何漣漪。主要是因為要遠征至當地的美國馬匹,其檢疫流程令人認為幾乎是一項不可能任務。
由於澳洲政府尚未於美國設有認可的隔離檢疫中心,馬匹必須先前往英國接受強制隔離檢疫,之後再於入境澳洲時再接受一次隔離檢疫。
「這真的很麻煩。」當《Idol Horse》詢問其安排時,莫特笑著說道:「正因為如此,這會讓整個過程變得更具挑戰性。」
不過,這似乎並不是阻止他們突破至墨爾本盃的最後一道障礙。
「是的。我們正在研究所有可能性。」莫特說道:「我們已經開始收集不同資訊,了解隔離檢疫的流程究竟需要做甚麼。這本身就是一項挑戰,可能比贏得頭馬還要困難。」
但如今比 1987 年一級賽冠軍 Rosedale 前往澳洲時已經容易得多。
Rosedale 曾於經已不復在的荷李活園上陣,當時為六月中旬。然後牠於七月下旬前往洛杉磯進行隔離檢疫。其後牠再抵達紐西蘭,並於當地留了四十日。牠在杜蘭加出戰一場賽事以保持狀態。之後他就轉到甘明斯(Bart Cummings)馬房,並於九月底在蘭域上陣。其後十月於墨爾本上陣四次,最後於墨爾本盃中敗給 Kensei 得季軍。
Parchment Party 已經證明了牠於美國泥地賽的實力,這與牠即將在 11 月的第一個周二抵達,富麗堂皇的費明頓草地形成天壤之別。
「馬主們很期待可以將牠帶到這裡來,」莫特說道:「我不認為如果牠前來出戰的話,會是其中一匹熱門之一。牠是一匹型格龐大且優秀的賽駒,但我不那麼確定牠於草地上的表現是否可以和泥地一樣出色。不過,牠是一匹需要增程的好馬。」

Pin Oak Stud 的主要股東 Dana 及 Jim Bernhard,他們從 Josephine Abercrombie 手中購入這個牧場,並接管了這項事業。Josephine Abercrombie 一直育馬至九十多歲。她在距離 96 歲生日前數天,於 2022 年初辭世。
Bernhard 家族以開放心態踏入這個行業,並探索如何將科學及科技融入賽馬。
他們的兒子 Ben 放棄了研發火箭的科學家工作,並以數學及工程背景投身賽馬行業中。他發明了賽馬專用的感應器,希望能在受傷前就能檢測出潛在傷患。
如今,Bernhard 家族與練馬師莫特有可能成為歷史上最不可能出現的墨爾本盃參賽馬,為這場比賽帶來新衝擊。莫特的頭馬清單包括於 1996 年憑「雪茄」(Cigar)首度贏得杜拜世界盃(Dubai World Cup)以及今年以 Sovereignty 贏得肯塔基打吡大賽及貝蒙錦標。
「我知道這項賽事很重要,我聽說墨爾本盃會令當地舉國停頓。」莫特說道:「雖然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我們都知道這件事。我們都聽說過,也知道這項賽事於當地的重要性。」
「我了解該項賽事大部分賽駒,都是歐洲培育的賽駒——法國、英國、愛爾蘭。牠們血統本身自然適合這場賽事。而美國血統大多是為泥地賽培育的,不一定適合這種路程。」
有五匹美國培育的賽駒曾贏得墨爾本盃:Beldale Ball(1980 年)、At Talaq(1986 年)、Kingston Rule(1990 年)、Media Puzzle(2002 年)和「美利堅」(Americain,2010 年)。
Parchment Party 將出戰於沙拉托加泥地表列賽 Birdstone Stakes,這可能作為牠出戰墨爾本盃前的最後一場賽事。將有一群緊張不安的管理人員在澳洲觀察其表現,希望牠能保持狀態並展開馬拉松式的遠征之旅。
如果愛爾蘭、英國、法國、德國及日本代表都能做到,為甚麼現在美國代表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