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Aa Aa

當潘陳舜德於 1991 年離開香港前往澳洲時,她不會相信自己會在三十多年後,有一匹賽駒可以回到這個城市,並在其大型賽事之一中角逐。

這是潘陳舜德及其在澳洲華人賽馬會的夥伴們,與一級賽冠軍一哩賽參戰馬「御皇贊助」之間的連結。

「我們當中幾乎所有馬主都是來自香港的華人,所以能於香港有一匹賽駒參賽,對我們來說非常特別。」潘陳舜德於桌子旁,俯瞰著維多利亞港向《Idol Horse》說道: 「我們大多數人離開香港時都還算成功,然後我們於澳洲建立了自己的事業和生活,澳洲現在是我們的家。」

「澳洲華人賽馬會的成員中,是由一群會計師、保險經紀及商人組成。我們的血脈是一個共同聯繫,同時我們亦透過對馬匹的熱愛及對賽馬的熱情找到了另一個共同聯繫。」

Royal Patronage claims the Canterbury Stakes
ROYAL PATRONAGE, TIM CLARK / G1 Canterbury Stakes // Randwick /// 2025 //// Photo by Jeremy Ng

潘陳舜德於移居澳洲前亦為香港賽馬會會員,她承認最初自己主要是從賭博角度了解賽馬。當她遇到其夥伴,地產發展商 David Kobritz 時,他們因對賽馬的熱情而建立連繫。最初的對話是由 David Kobritz 辦公室內,一張他名下馬匹 Subzero 的照片所引起。而這匹賽駒是在潘陳舜德抵達澳洲的次年贏得墨爾本盃。

潘陳舜德和 David Kobritz 合作已近二十年,他們於維多利亞省擁有一家微型的育馬牧場 Musk Creek Farm。正是這份對賽馬和育馬行業的經驗與知識,啟發她於 2014 年底與盧尚斌(Derek Lo)合作創立澳洲華人賽馬會。

成立該賽馬會並不是為了擁有馬匹,而是為了將悉尼和墨爾本的亞洲馬主群體成員聚在一起。這個關鍵群體經常被澳洲馬會的管理人員忽視。

澳洲 2021 年的最新人口普查顯示,在估計有 2760 萬的澳洲人口中,幾乎有百分之六的人口擁有華人血統,大約為 160 萬人。而幾乎有百分之三的澳洲居民是在中國、香港、澳門或台灣出生,有百分之 12 的居民是於亞洲出生。

「當局當時並沒有做任何措施去接觸這群來自亞洲的群體。」潘陳舜德說道: 「無論是參與賽事還是出席拍賣會,要進入賽馬行業並不容易,同時都會感到很困惑。我們希望提供一個機會來引導人們加入賽馬行業。只要他們了解這項運動,就有很多人願意投資。問題是,他們沒有切入點。」

活侯夫人(Gai Waterhouse)是這概念的早期支持者之一,她目前與布特(Adrian Bott)合組馬房,訓練大多數澳洲華人賽馬會的賽駒。

「我們於拍賣會上遇見了活侯夫人,她對在場這些新面孔都非常熱情。而這與許多人首次參與拍賣時的經歷不同,」潘陳舜德表示:「因為活侯夫人從我們(Musk Creek Farm)購買了『比亞路』(Pierro),我與她早有聯繫,於是她便邀請那些新面孔到 Arrowfield 的大帳篷下共進早餐。這真是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這些新面孔都想把賽駒交由她訓練。」

「她還允許我們的成員與她一起前往牧場,並在冬季時讓我們使用她於費明頓的包廂,因此她非常早期就理解我們這個理念,並支持我們發展成今天的規模。」

Rachel King wins Sydney Cup on Knights Order
RACHEL KING, KNIGHTS ORDER / G1 Sydney Cup // Randwick /// 2022 //// Photo by Mark Evans

澳洲華人賽馬會的 20 名成員每年會出資 1.5 萬澳元,令馬會每年可以 30 萬澳元投資賽駒。到目前為止,在會長游東成(Douglas You)帶領下,他們的策略是以購入許多不同賽駒的少數股份為主,特別是從外地入口的長途馬。

「我們馬會擁有多匹賽駒股份,包括The Metropolitan的冠軍『正剛好』(Just Fine)和最近的主席讓賽(Chairman’s Handicap)冠軍『射程範圍』(Alalcance)。」她表示:「過去我們也擁有『騎爵勛位』(Knights Order)的部分股份,該駒贏得了悉尼盃(Sydney Cup)及布里斯班盃(Brisbane Cup),長途馬如 White Marlin 和『御管家』(Sir Lucan)都是我們擁有部分股份的賽駒。」

「我們的成員還有其他賽駒參賽,包括『軍務』(Military Mission)和『晨早醒』(Rise At Dawn)等賽駒。因此,澳洲華人賽馬會已經將新馬主帶入行業,並持續投資這個行業。」

澳洲華人賽馬會與香港的連結可以追溯到八年前,他們的第一匹賽駒,該賽駒的名字參考了 1980 年代香港其中一匹偉大賽駒。

「我們第一匹賽駒名叫 Aeecee Tong De,」她說道:「當時,我們所有的馬匹名字都冠名 Aeecee,當中的A及C分別代表澳洲和中國的連結。『Tong De』在普通話中與粵語的『Tung Dak』相同,後者發音是一匹名叫『同德』(Co-Tack)的香港馬王相同。所以自一開始以來,我們與香港賽馬的聯繫早已存在,對我們來說,在這裡參與周末賽事是非常特別的。」

Tony Cruz and Co-Tack
TONY CRUZ, CO-TACK / Hong Kong Champions & Chater Cup // Sha Tin /// 1984 //// Photo by C. Y. Yu

在這抽檔運和能力同樣重要的城市中,澳洲華人賽馬會的賽馬團體於活侯夫人與布特馬房中以帶來運氣見稱。

「他們對我們來說是一群非常幸運的馬主。」布特向《Idol Horse》說道: 「這是源於 Teresa 的好提議,對他們來說是個美好的故事,對所有馬主而言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這匹賽駒具有適應香港的特質。因此對我們來說,能夠參與這個旅程,幫助許多馬主回到根源,實在是太好了。這是非常特別的。」

馬主之一的 Ray Montague,是潘陳舜德的老朋友。他於周四早上為「御皇贊助」抽到了三檔。現在離周日已經進入倒數階段,對於潘陳舜德和她們的馬主而言,這一天她們已經等了數十年。

「我們已經參與過墨爾本盃,並於許多大型賽事中參戰。但對我們而言,這一仗同樣重要,」潘陳舜德表示:「於『御皇贊助』而言,我們已經擁有一匹贏得一級賽的佳駟,牠過去一年成績優異,而且已經能夠成為一匹種馬。如果牠能於海外獲勝,特別是在對我們如此特別的地方,這真的可以證明我們澳洲華人賽馬會所做的一切。」 ∎

賀健仕為《Idol Horse》副總編輯。他對全球賽馬的熱誠讓他的足跡偏佈世界各地每一個角落,當中包括他曾長駐達五年的香港。他曾為《南華早報》、Racing Post、ANZ Bloodstock News、Sky Racing Australia及World Horse Racing工作。他同時亦為官方機構如維省賽馬會及香港賽馬會工作。除賽馬以外,賀健仕也曾為澳洲九號電視台擔任奧運會及殘奧會研究人員。

查看賀健仕的所有文章

不要錯過所有的活動

訂閱Idol Horse的通訊